欢迎访问杭州御和堂中医门诊部官方网站

健康热线:

0571-86612967

胆囊息肉,中医辨证四种类型的表现及调治方法!

发布日期:2021-06-07 阅读:230 来源:杭州御和堂中医

  胆息肉,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位于右肋下肝后,靠近背侧,主要作用是浓缩和储存肝分泌的胆汁,是消化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所说的息肉,是指胆囊壁内突入胆囊的病变。

  大多数胆囊息肉患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可能是因为体检时B超检查出了胆囊息肉,就会出现上腹部闷痛、胀痛、口苦、肋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黄疸、胆结石、急性胆囊炎、胰腺炎等。胆息肉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癌变,变成胆囊癌,所以一旦发现了胆囊息肉,医生会嘱咐你做常规的B超检查,看息肉是否有增大的趋势,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医生会建议你进行胆囊切除!

  西药治疗胆囊息肉效果并不理想,只能等息肉长大到一定程度再做胆囊切除,而中医治疗胆囊息肉有其独到之处。

  中医辨证为胆囊息肉

  从中医辨证学说来看,胆囊息肉属于胁痛、胆胀、症瘕、痞块四类,按病因可分为四类:

  1、肝胆管阻塞型

  症状:经常口苦,恶心,胸闷,嗳气,舌苔薄白。右胁侧有隐痛或胀痛之感,时轻时重,胃脘胀满,抑郁或烦躁不安,

  原因:此症是由情志不调所致,肝失通达,气郁不舒,郁气郁结,肝胆气郁,再犯脾胃失运化,胃失受纳,脾胃升降失常。

  2、还可以选择肝胆湿热型的药物

  症状:口苦、咽干、恶心、少食、舌红、苔黄而腻、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发作时右上腹或上腹出现明显的胀痛,按之疼痛加重。

  病因:本病由湿热内蕴、肝胆失和、肝郁气滞、胆汁不循肠、胆汁外溢等因素所致,湿热蕴结于脾胃,故脾胃失和、水湿不行、热津液,阴液亏耗。

  3、可能是由于血瘀导致的内阻型

  表象:舌苔薄黄,舌质暗淡有瘀斑,面色暗淡,右肋有刺痛,疼痛部位固定,夜间加重。

  原因: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肝气久滞,血行不畅,瘀血阻络,瘀血久结为瘀。

  肝肾阴虚型

  表象:舌红舌少,口干,手足心热,潮热心烦,盗汗,神疲乏力,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右肋不痛或疼痛不明显。

  原因:劳累、劳神过度或久怒易伤阴血,易导致阴虚、肝肾精血不足,导致阳亢、内热生津。

  中医对胆囊息肉的调治。

  针对胆囊息肉不同类型的成因,辨证治疗,可取得最佳效果:

  1、肝胆管阻塞型:

  治疗原则:疏肝利胆,行气解郁,健脾和胃,散瘀止痛。

  2、还可以选择肝胆湿热型的药物

  治法:清热化湿,利胆通腑,化瘀止痛。

  3、可能是由于血瘀导致的内阻型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软坚散结。

  4、还存在肝肾阴虚型的情况

  治疗原则:养肝柔肝,滋阴养肾,利胆和胃。

  温馨提示:若有什么不懂的请点击在线咨询,了解更多!我院因外地慕名来访患者众多告诫患者切勿相信一切假冒医托所执言辞!请您网上预约或直接来院按正规程序就诊即可!

浙ICP备2020036573号-5 | Copyright by©2023杭州御和堂医疗有限公司江干中医门诊部版权所有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 浙医广[2024〕第330102-02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