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同一环境中
为什么有人会长肿瘤
而且有些人没有长肿瘤?
01
╱外感毒邪,乘虚入内╱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毒邪容易聚集在脏腑经络中。脏腑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堵塞,津液输送受阻,血瘀内停,痰浊内生,久而久之生毒,最终导致血瘀、痰浊、邪毒搏斗和肿瘤。
02
╱情志内伤╱
肝脏主要排泄,调节气机,七情失调,抑郁伤肝,肝脏排泄,气机停滞;气能促进血液循环,气能促进津液循环,气机停滞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良和血瘀,即气滞血瘀,血瘀会导致血瘀病理产物的形成;气机停滞也会导致气滞停止为痰,形成气滞、血瘀、痰浊与脏腑经络搏斗,形成肿瘤。
思则气结,忧思伤脾,使脾气郁结,不能正常运化水。痰浊停止在水中形成痰浊,可阻碍气体循环,形成气滞,影响血液运行,形成血瘀。血瘀会导致血瘀。久而久之,还会形成气滞、血瘀、痰浊交阻脏腑经络,进而形成肿瘤。
03
╱饮食失宜╱
经常吃肥甜味,加重脾胃运输负担,导致痰浊,痰浊阻滞经络,影响气滞,影响血液运行和血瘀,血瘀导致血瘀形成、痰浊、气滞、血瘀,与脏腑经络搏斗,形成肿瘤。
04
╱热毒蕴结╱
肝气郁结,长期化火生毒,或嗜食辛辣、肥、甘、味产品,导致胃肠热毒,可使热毒在局部结合而成肿瘤。
05
╱阴寒内盛╱
阴寒内盛,阳气虚衰,寒凝血瘀,气机失调可引起肿瘤。
06
╱脏腑失调╱
“积累者,由于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风邪,与脏腑之气搏斗。”脏腑损失、功能障碍、气血运行异常,或先天性不足、脏腑虚损都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总之,肿瘤的发生与肝、肺、心、脾、肾等脏腑功能障碍、气血不足、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有关。
肿瘤的发病机制可概括为正虚邪实。在正气虚弱(气、血、阴、阳虚衰)和各种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气滞、血瘀、痰浊、毒性搏结,形成肿瘤。
什么样的体质更容易得肿瘤?(仅供参考)
根据面色、体态、精神状态、舌象脉象等,中医分为平和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殊体质等九种体质。
肿瘤高危人群体质包括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阴虚体质。
痰湿体质常见表现:
身体肥胖,大腹便便,皮肤油脂多,容易出汗粘稠,平时会感到胸闷痰多,口腔黏腻或甜味,苔藓油腻,脉搏光滑。
湿热体质常见表现:
面部油腻或有光泽,通常感到口苦或口臭,皮肤更容易瘙痒、痤疮、大便粘稠、尿短红,这样的人通常最容易不耐烦。
血瘀体质常见表现:
这类人的表现是肤色暗沉,皮肤容易出现褐斑、黑眼圈,同时胸闷、胸痛,女性痛经、闭经、经血紫黑块、易怒、健忘。
气郁体质常见表现:
胸部充满威胁,心烦意乱,爱生闷气,多愁善感,抑郁,精神抑郁,焦虑脆弱,威胁肋骨乳房疼痛,这样的人更容易患梅核气,喉咙总是有异物感,呕吐不能呕吐,吞咽不能吞咽;脏干燥,女性更脏干燥,通常总是悲伤,容易哭。
阴虚体质常见表现:
阴液亏少,主要表现为口干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常见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干、鼻干、喜冷饮、大便干燥,常感到手脚发热、脸颊潮红或红肿、皮肤干燥、口干、易失眠、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治疗肿瘤如何辨证施治?辨证施治包括辨证施治两个方面。
01
╱辨证╱
辨证是认证的过程。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辨别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恶与正义的关系,将其概括判断为某一性质的证据。
02
╱论治╱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的手段和方法。辨证是否正确可以通过论治的效果来检验。
辨证论治是认识和解决疾病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是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
看过中医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中医医生会询问疾病的发生过程,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看病人的舌象,最后了解脉象。
事实上,这是中医医生收集疾病数据,然后通过中医理论辨证,辨别疾病的病因、性质和部位,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内外阴阳属性。
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疗方法,进行遣方用药,这就是一人一方的思维过程。
比如就水肿而言,有的中医通过解表法、清热解毒法、温阳化气法、补肾健脾法等,处方上是一人一方。
中医在肿瘤的不同阶段 如何治疗?
近年来,随着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在肿瘤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法。